中国抗日战争持续了整整八年配资查询网,这八年里,中国军民经历了无数艰难卓绝的战役,无数大小会战令人泪目,也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,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。
今天,我们要讲述的是发生在南昌会战后期的一场小型战斗。虽然这场战斗规模无法与那些大型会战相提并论,但它生动展现了我国军人“知耻而后勇”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。
1939年,日寇的铁蹄已踏入我国东南多个省份。为了确保长江流域的重要运输通道安全,从3月起,在日本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,约七万日军携带着大量重型武器,向南昌一带发起猛烈进攻。
我国方面敏锐察觉到了敌军的战略意图,遂组织了四个集团军,共约二十万中国军人,在抗日名将薛岳的指挥下,围绕南昌构筑了严密的防御阵地,誓要粉碎日军的攻势。
展开剩余81%尽管我军兵力优势明显,且士气高昂,勇猛作战,但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十分悬殊。经过一场场血战,我军终因实力不济节节后退,最终于3月27日,南昌陷落,日军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。
南昌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随着援军陆续抵达,蒋介石下令守军伺机展开反攻。随后几个月,战事断断续续,但由于我军损失惨重,到5月初不得不放弃反攻,开始有序撤退。
此次战役中,大批援军主要来自四川。抗战后期,四川是为数不多未被日军染指的安全地带,因此成为全国各战场的主要兵源。四川兵勇猛善战、顽强不屈,为抗战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然而,四川儿女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。南昌会战期间,前来援助的正是川军的主力——川军第26师。尽管26师抵达后奋力作战,但敌强我弱,日军火力凶猛,很快将我军打散。
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马万忠当时是26师一名连长,军衔虽不高,但在混乱撤退过程中,他主动组织沿途溃散的士兵,聚集成队,向高安方向突围,希望能重新汇合大部队。
一路上,溃军时有零星士兵加入,人数逐渐增加到五百余人。尽管如此,士气低落,军人们在途经的道路上频频遭遇人数远少于己的日军小股部队阻击,却无力主动还击,只能不断后撤。
某日清晨,这支溃散部队行至高安龙围附近,行进至五河桥时,突然前方部队停下了脚步。一路上日寇的反复袭扰,加之浓雾弥漫,令整支部队如临大敌,个个神经紧绷。
马万忠也立即警觉,急忙跑到前头查看状况。令人没想到的是,他发现的情景彻底触动了所有将士的心弦,令他们眼眶湿润、悲从中来。
原来,前方并无敌军,而是遇到了一位年迈的老妇人。她满头白发,衣衫褴褛,蹲伏在一处简陋的窑洞门口,掩面泣不成声,那悲惨的模样让人心头一紧,无法自已。
马万忠带着士兵们走近,试图安慰老人,看看能否提供帮助。刚靠近窑洞,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扑鼻而来。经历过战火和尸山血海的军人们立刻意识到,这气味绝非寻常。
洞内堆积着成堆成堆的尸体,男女老少,无一幸免,尸体上布满了刀枪刺痕,死状惨不忍睹。毫无疑问,这是日寇残忍屠杀的铁证。
通过老妇人的讲述,马万忠等人逐渐了解到事情的全貌:附近村庄的村民们因拒绝透露国军行踪,惨遭日军连日追捕逼问。因无果,日军发疯似地屠杀村民,从上午杀到傍晚,村里一千多名无辜百姓尽数惨死。
日寇随后将尸体堆放进窑洞,试图掩盖罪行。老人因早上上山砍柴得以幸免,归来时眼见满目疮痍的故乡和亲人,悲痛欲绝。
听完这骇人听闻的惨剧,马万忠和士兵们心头熊熊燃起复仇烈火,誓要为同胞讨回公道。回想起先前被几十名敌兵追击的屈辱,更令他们羞愧难当。
于是,这支部队果断放弃继续寻找大部队的计划,转而追踪这批罪恶的日寇。紧急行军后,他们终于在附近发现了敌人踪迹。
激烈的战斗随即爆发。虽然我方装备落后,但敌人数目不足百人,凭借士兵们的怒火与决心,我军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猛攻,最终以伤亡十余人的代价全歼了这支日军。
为乡亲们报仇雪恨后,部队恢复行进,继续向大部队汇合,誓要将侵略者彻底赶出中国土地,让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日军付出沉重代价。
尽管这次战斗规模不大,未能改变敌强我弱的整体态势,但正是无数这样的点滴抗争,彰显了我国军人不屈不挠、誓死抗战的坚定信念。
这便是中国军人的气节与血性。抗战期间,虽然我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,常常处于劣势,却从未屈服,从未丧失作为中华儿女的尊严。
所有抗日将士的英勇与牺牲配资查询网,理应被后人永远铭记与尊敬。正是他们用生命守护了中华民族的脉搏,也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曙光。
发布于:天津市红启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